“罗汉”是佛教对断绝了一切嗜欲,解脱了烦恼的僧人的称谓;“金刚”则是佛教对手拿金刚杵的佛的侍从力士的称谓;“夜叉”由梵文音译而来,最初为印度神话中的小神灵,佛教中土化后成为中国古代传说故事中的“捷疾鬼”,恶人凶相,勇猛迅疾。
正宗少林武术学校传授的少林传统少林拳取其“专一”、“力量”、“勇猛”作为拳法名称。诸如一至九路罗汉十八手、护山子门罗汉十八手、少林罗汉拳、罗汉十八手对练、罗汉缠打对练、罗汉拉手对练、一至十路金刚拳、少林夜叉铁沙掌等,在少林器械名称、拳诀中也有许多这样的称谓。诸如小夜叉棍、大夜叉棍、六合风裹夜叉棍、少林伏龙钵、少林佛尘、风磨禅杖、少林佛珠、少林袈裟等。
少林四门八步鞭的歌诀有:罗汉担柴挑上肩、罗汉收鞭堂前站;少林双鞭的歌诀有:金刚起势站禅堂、罗汉解怀翻身转、罗汉观阵飞云鞭、罗汉收势回禅堂;少林护手钺动作有:童子拜佛、金刚观海;少林烧火棍歌诀有:童子拜佛站佛前,韦驮合十拜观音,等等,都反映了佛教文化与嵩山少林武术的融合。
另外,嵩山少林武术在佛教“禅学”的思想基础上,又融入了儒家“仁学”和道教“哲学”的思想。外儒内道是嵩山少林武术的特点之一,嵩山少林武术产生的原始本意是为了保护自己和寺院,致伤、致残对方,而在嵩山少林武德的“仁爱”制约下,限制了致伤、致残和致死现象,这是嵩山少林武术得以发展的根本所在。
嵩山少林武术的形成离不开中外文化的交流;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的交流;区域文化间的交流及融合。其中宗教文化包括了道教“哲学”,并在正宗少林武术学校传授的少林传统少林拳法中得到体现。如三节明亮法、四梢齐论法、五行合一法、三性调养法等,蕴涵着丰富的辨证思想。
总之,嵩山少林武术的上乘功夫总带有几分禅机,更具有几分玄机,这正是嵩山少林武术的魅力与神秘所在,也是人们孜孜以求的动力和源泉。河南嵩山少林经过长达1500年的发展,经过历代高僧的研习,总结出了修炼嵩山少林武术的九个阶段:即结缘、仰慕、抱负、痴迷、行动、认识、信仰、感悟、见性。
其中前五个阶段是一般意义上的修炼,后四个阶段是“般若性空”与嵩山少林武术的有机结合,经过这样一个特殊阶段,将会有效提升修炼者精神境界和佛教神韵。